发布日期:2022-08-17 浏览次数:
山水田园梦,人间烟火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国家建设发展大计,事关民生福祉。党员干部当深研乡村振兴题中之意,勇担时代重责,深耕细耘,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土地”为怀,俯身勤耕耘。土地,民之本也。红船梦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打开“户户分田包地、人人持股分红”的新局面,理念的逐步更新、技术的不断创新盘活了土地资源,激活了土地动能,安定了民心。土地即民心,关于“土地”的命题正在不断刷新,共产党人对“土地”的深情当始终如一。党员干部应树牢信仰、坚定信念,脚下沾得了泥土、身上落得了尘灰,甘愿在基层土壤上俯身弯腰、苦心耕耘。当好乡亲们的“土专家”“田秀才”,以人民为师、为友、为亲,将红色力量输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协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大地赤子、为人民公仆,用赤诚初心反哺土地。
“创新”为要,举目思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加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处在当下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当将时代性充分融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干部应精准把脉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发展变化的新需求,加强学习、超前谋划、摸高跳远,既要拿出破解难题的勇气,也要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不断推动能力水平更新扩容。始终坚持勤思考、谋突破,将时代赋予的优势刻入乡村发展的进行曲,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以无人农场、智慧农业、田园党建、乡村文创等小空间的新尝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经验、厘清新思路,在求新求变中不断触摸初心,做时代的田园“设计师”,为人民群众幸福感加温。
“乡愁”为念,用心筑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党员干部当以生态为纲,全面深化美丽乡村的“含绿量”,将田园山水写意绘入现实,留住乡愁最淳厚风味。以文化为脉,以一双“慧眼”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利用好老建筑、旧宗祠、古民居等载体,激活村庄人文内涵,让沉睡的乡愁记忆“活起来”。以治理为媒,唤起村民和乡贤人才的乡愁归属感,催化人民群众“自服务”和“共建设”主动性,同享乡村治理成果,努力构建出“景美、物丰、人和”的新农村图景。真正让古人诗中“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的山水可亲,画者笔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田园野趣,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袅袅乡愁,缱绻在新时代的美丽乡村画卷中。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 王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