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用户更称心 精益求精织“电网”
时间:2021-12-12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为让用户更称心 精益求精织“电网”
□ 杨柳、 耿沐言
29年以来,他深耕于计量专业领域,成为电网系统运行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以“让电表精准运行,让客户称心用电”为工作信条,将“拉动式”生产这一概念引用到电表检定工作中,建立计量SPQE模式;他实施精益化管理措施,实现装置及其附属标准检定合格率100%,达到了零故障、零缺陷、零返工的“三零”目标。他就是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一班班长陈浩。
“国网公司优秀班组长”“江苏省文明职工”“无锡市劳动模范”……走进计量一班班组,有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类荣誉证书,它见证了陈浩成长的经历。“‘拉动式’生产是我在创新管理道路上的一块基石,也是坚定我将管理创新进行到底的决心。”陈浩说,原本由上级排计划制定电表检测工作量,会造成电表检定周期超长和资源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陈浩将“拉动式”生产这一概念引用到电表检定工作中,建立计量SPQE模式,让客户按实际需求来定制数量,通过对班组自身检测承载能力和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前介入电表入库总数。根据现有的检测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每日、每台检定装置检测数量,定期比照工作量,及时调整下个周期的计划。
需求模式的改变,带来惊人成效,最明显的是工作效率提高了,电表库存直接下降了70%。陈浩说,之前因为计划与需求不均衡,厂家送来的电表与库存容量严重不匹配,大量电表堆积如山,库存最多时积压了30多万只,连铺在地上的瓷砖都压碎了。现在,引进“拉动式”生产将日常库存基本稳定在6万只,检定电表数量由于计划安排合理,人员和装置得到充分利用,表计检定数量由原来不足二千只,上升到一万多只。
实施班组精益化管理,陈浩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用100%的努力消除1%的误差”,这成为陈浩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他说,我们每一位检定人员就代表了计量的基准,检定的每一只电表代表了无锡计量的基准,所以在工作中必须严密谨慎,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2015年的一次检测事故让陈浩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检定员张师傅发现一只电表检测时数据结果不稳定,就顺手放在一旁,等待最后再做一次检测,结果电表却不见了。张师傅猜测是搬运工把电表误放入合格品周转箱中,可这批五千只电表已经封箱装车,准备第二天就发往目的地。陈浩知晓后,让所有检测人员把五千只已经封好装箱的电表逐一打开、逐个检查、核实,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到中午十二点,终于在五千只电表中,找到了那只电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