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0166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19-08-13 11:31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司法局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50X/2019-00029 | 发文日期 | 2019-08-13 | 公开日期 | 2019-08-13 |
文件编号 | 锡司函〔2019〕27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司法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 | 公安、安全、司法--司法 | 体裁 | 函 | ||
关键词 | 政法,法律,函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司法行政机关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
金为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司法行政机关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无锡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探索,打造了以“一个主干四张网”为主体,以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为亮点的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一。
一、全面加强顶层设计
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市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点任务分工实施方案》《无锡市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清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设计,构建了以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平台为主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解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普法网络、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城乡“半小时服务圈”服务网络、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修复圈+过渡性安置基地”帮扶网络等“四张网”为主要内容的全覆盖体系,通过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末端,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二、全力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体系
一是实体平台全区域覆盖。在市及各市(县)区、各镇(街道)均建立实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面对面”的法律服务。在全市1147个村(居)建立司法行政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室),将服务进一步延伸到村民家门口。二是网络平台全时段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7×24小时全天候“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集成了热线、网络、手机和实体平台,在全市建立2500多个法润民生微信群,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群众“零距离”。三是特色平台全领域拓展。在全市统一命名挂牌了82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基地(中心、站、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市31个团以上建制驻锡部队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站;在市、县(区)两级法院以及市看守所设立律师公共法律服务站(法律援助站),联合无锡广电集团开设《法律援助空中在线》等栏目。各市(县)区也在各大产业园区、工业园、行业协会成立了数十个律师工作室、基层中心合同指导站,作为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的补充和延伸。
三、创新发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
为解决当前司法行政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市积极探索智慧法务发展新模式,以创新引领实战。我们将积极推动,在年底前完成首批智慧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按照“远程响应、智慧服务”的要求,在市及各市(县)区、部分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设立自助服务区、远程服务区、互动宣传区、实体服务区、数据分析区等“五大区域”。投放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机器人、电子触摸屏,建立“无人律所”、提供“自助公证”、“互联网+法援”和“互联网+调解”等服务。在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平台间建立智能服务的一体联通机制,在县(区)级中心集成区域内的镇(街道)、村(社区)服务视频信息,实现上传服务需求与精准推送服务的有效对接,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平台强化服务输入机制,通过配备服务终端,为基层群众提供远程服务。
四、关于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诚然,如您在提案中所言,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将认真听取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决心,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现状,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法治获得感。。
一是深入推进三大平台一体融合。在全面建成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基础上,将实体平台的深度服务、热线平台的方便快捷和网络平台的全时空有效整合,推动三大平台服务、监管和保障的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数据共享、协调顺畅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三大平台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举措,统筹推进。实体平台方面,进一步整合司法系统各项服务职能,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热线平台方面,引入“全科医生”接听热线,为群众提供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咨询建议,降低困难群众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网络平台方面,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简化服务手续,完善服务功能,推行“一键上网、便利入网”服务,适应不同受众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大力宣传,让群众更多知晓、熟悉、运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二是重点打造智慧城市·法律服务云体系。在无锡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内,大力加强市到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升级改造和覆盖楼道(组、户)法务微群的建设管理,积极构建覆盖行政层级、涵盖业务条线的公共法律云体系。在今年,初步构建覆盖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楼道(组、户)五个层级,横向涵盖“4+3+2+1”(建设无人律所、自助公证、互联网法律援助、互联网人民调解“4个”横联纵贯项目;部署法治宣传自助机、法务查询自助机、智慧小司机器人“3类”自助查询终端;推广法律服务微信群、微信群智能管理系统“2项”微信服务应用;研发“1套”法律服务云平台)10个建设子项的公共法律服务云体系架构,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严要求,积极参与到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中,全面提升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夯实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保障。加强与工青妇老残社会团体、政府职能部门和民间公益组织的工作对接,增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合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下多个部门并抓、多种力量并举、多种资源并用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和保障机制。加强对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培育,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方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合理整合人民调解员、高校法律专业师生、退休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建立法治宣传、咨询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领域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缓解现有服务力量不足的现状。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推动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名录,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在现有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之外,将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等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政府购买与公益补偿相结合的机制,利用合同外包、项目委托、志愿服务等方式,将部分公共法律服务交由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来提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持续化发展。
无锡市司法局
2019年7月12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