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新城
阳山村村民侯建华经营的桃侬山庄原本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农家乐,而冬日里许多熟客入住时发现院子里新起了一座江南风格的小阁楼。“民宿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风口’,政府对于村民自建民宿每户补贴3万元的设计费呢!”侯建华开心地说。
产业强区不动摇,但其重要落脚点就是为民谋求更多福祉。近年来,惠山民生幸福工程逐渐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一系列创新举措正不断抬升惠山人民的幸福指数。
增收新路径,让百姓钱包鼓起来
今年31岁的周峰明在惠山开发区一家大型设计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年收入超过25万元。除了丰厚的年薪,老板还给小周股份,每年可享受分红。公司里像周峰明这样的“金领”工程师有10来位。在惠山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因势利导、努力开发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是惠山提升市民就业质量的重要一环。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通过强化就业岗位开发数据和经济增长、新兴产业培育的关联度分析,加强对就业形势的预判性,提升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引导市民向“值钱”的岗位就业。
全民增收路上,最难的一环是如何确保弱势群体不“掉队”。一年多来,惠山新增就业1.3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180人。继续抓好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和相对薄弱村精准帮扶,低保脱贫143户、321人,落实精准帮扶项目12个、总投资1.5亿元。惠山出台帮扶新政扶持因残因病致贫的“夹心层”困难群众,并针对特殊情况实行“一事一议”,做到扶贫全面兜底。“每一条政策细则,都能对照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惠山区民政局人士介绍,今后,不管是已经列入救助范围的疾病,还是在病种目录之外的罕见病,只要因高额医疗费用导致生活严重困难的,都予以救助。
顺应新期盼,让公共服务优起来
如果说收入和就业是民生之本,那么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就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
从去年至今,惠山以区人民医院等区级医院为主体,与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医疗联合体,开启分级诊疗,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充分互流,让市民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近几年,惠山全面开展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实施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和现代化学校、优质幼儿园创建,全区高考再创佳绩,本一、本二进线率居全市首位。综合医改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推进有力。5家乡镇(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完成建设。成功举办阳山半程马拉松,全民健身中心开馆启用。深化“平安惠山”“法治惠山”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序推进,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汛安全等工作保障有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也要饱满。今年,《好人俞亦斌》《今又中秋》两部来自惠山的原创锡剧受邀进京演出,在全省创下同一个区在一年内有两部原创作品获得进京会演“门票”的纪录。“引导组织群众创作排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贴近群众生活,让大家更有代入感。”惠山区文体局局长符志刚如此解读惠山群众文艺繁荣的“密码”。惠山每两年举办一次社区文化节,文化节期间组织“百姓大舞台”、书画摄影展览等“草根化、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和追捧。
塑造新面貌,让生态环境美起来
四面环水的古庄,仿佛镶嵌在一块绿色的地毯中。村后近600亩的生态公园里,绿树挺拔,芳草遍地。“每逢周末,周边许多人都会开着私家车前来野餐露营,热闹得很。”一位正在生态公园里修剪树枝的老伯颇为自豪地说。
古庄的蝶变是惠山深入开展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山按照现代化、生态化、精品化要求,努力打造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幸福城区。以惠山新城为例,该地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中央公园、湿地公园等六大生态公园。未来,新城居民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抵达一个生态公园。高达40%的绿化率,100%工业、生活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100%的集中供气供热、区域内实现“零”锅炉。这一切,令新城居民在坐拥都市繁华和便捷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天更蓝、水更清、居更佳的宜居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惠山致力于打造“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着眼城乡统筹,优化体系布局,完善区域功能,靓丽城乡面貌,“一城一区三大新市镇”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城市化率已提升至69.8%,完成惠山新城亮化工程,洛社新镇区、玉祁新镇区、城铁站区、地铁站区、西站物流园等重点功能区形态质态日益提升。“绿色惠山”建设深入进行,全区完成978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1.7亿元兴修水利,万亩圩区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增森林面积1.12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到23.6%。
“幸福树”上说幸福
8月初,惠山区网络文化活动之“我为幸福惠山献计策”活动启动,向全区市民征集意见建议,为惠山改革发展出谋划策。据统计,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共收集建议300余条涉及教育、交通、城建、社区管理等多个方面。活动以一棵“树”为载体,称之为“幸福树”。4个月的时间,“幸福树”在商业综合体、居民社区等人口密集地区传递,百姓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写在纸条上,塞进透明球并挂到“幸福树”上。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悄悄话呢?
@无名:前两年家里拆迁,搬进了安置房,真没想到,安置房比想象得还要好,如果管理上再好一点那就更好啦。
@A城市合伙人:我30年前到的惠山区前洲街道,风雨中走过15年。离开前洲有15年了,几次回去都变得不认识了,感觉发展得太快了,祝愿前洲越来越好。
@蔷薇:我1989年调到钱桥工作,今非昔比!变化太大了!不禁感叹!改革开放让大家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浅蓝:钱桥!钱桥美,美就美在小桥流水、高山云雾、茶香桃甜。它是舜帝故里、锡西新城、宜居之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百花齐放,共融和谐!创新、勇敢的钱桥人民奋力开拓最美的好日子。
@暖冬:闭塞的西北小镇如今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的名镇!美丽的平湖新城山水相连,美不胜收!
@捡一地秋思:玉祁老街像一位沧桑的老人讲述着历史故事,而繁华的新街、唐平湖的美丽、高楼林立的小区犹如时代的巨人托起的太阳冉冉升起,他们是过往和未来的传承,是玉祁不断变迁的里程碑……